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 全国咨询电话:13438825761

其它交通事故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交通事故 > 其它交通事故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作者:成都交通律师 | 来源: | 发布于:2017-08-19 16:27:38 | 点击量:

不少交通事故案件受伤者本还有生还希望,却因肇事方逃逸,而失去生存机会。因此,刑法对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较重。那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呢?下面,文典成都交通律师就为大家介绍下。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一、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

(二)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以上就是有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的知识,如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咨询律师,可以直接点击文典在线律师文章来自于:四川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了解更多交通事故赔偿、交通事故处理、交通肇事法律知识,就在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文章来自于:四川律师事务所官网,欢迎收藏关注。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事故怎么进行保险理赔

没有交通事故认定书能起诉吗

代驾车祸车主要承担责任吗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8-19 16:27:38 【打印此页】【关闭
成都律师事务所

上一篇:发生交通事故应该什么时候去做伤残鉴定

下一篇:常见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图

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秉承开放、包容、超越、引领的办所理念,欢迎优秀的您加入我们